
內窺鏡中的視場光闌電鑄加工作為一種微納制造技術,能夠實現高精度、復雜結構的金屬零件成型,尤其適用于內窺鏡視場光闌的微型化制造。以下是內窺鏡視場光闌電鑄加工技術詳解:
一、視場光闌電鑄加工流程
1.原模制備:根據目標形狀設計原模(陰極),材料通常為高精度金屬或非金屬。
2.電鑄沉積:將原模與陽極(如鎳/銅板)浸入金屬鹽溶液,通直流電使金屬離子沉積于原模表面。
3.后處理:達到設定厚度后脫模,經機械加工、襯背加固后獲得成品。
二、視場光闌電鑄加工技術優勢
1.超薄精密:可加工厚度0.05-0.18mm的金屬件,背面可貼合雙面膠或刷膠。
2.復雜形狀復制:適用于微細孔洞、凹槽等難加工結構,如內窺鏡光闌的狹縫設計。
3.材料兼容性:支持鎳、銅、不銹鋼等醫療級材質,滿足生物相容性要求。
2.電鑄加工的核心優勢
-微米級精度:可復制模具的納米級表面形貌,邊緣銳利度達亞微米級。
-復雜結構成型:適用于異形孔、陣列結構或帶有錐度的光闌。
-材料多樣性:常用電鑄材料包括鎳、鎳鈷合金、金等,可通過添加劑調控材料性能。
-批量一致性:適合量產,單次電鑄可生成數百片微型光闌。
三、視場光闌電鑄加工的關鍵需求
1.加工需求:
-高精度復制:需確保光闌孔徑、位置精度,以匹配光學系統視場角。
-超薄結構:厚度需控制在0.1mm左右,避免影響內窺鏡緊湊設計。
-表面質量:要求低粗糙度(Ra≤0.2μm),減少光線散射。
四、視場光闌電鑄加工工藝優化
1.原模設計與制造:
-使用高純度電解鎳板(面積≥電鑄投影面積1-2倍),通過CNC機床加工至亞微米級精度。
-表面鍍鉻處理(厚度1-2μm),提升脫模性能。
2.后處理技術:
-襯背加固:噴涂銅/鋼層(厚度0.2-0.3mm)或澆鑄低熔點合金,防止變形。
-脫模工藝:采用專用脫模架,通過螺旋頂出或低溫冷卻減少應力。
五、應用案例與效果評估
案例1:南通卓力達電鑄光闌片
應用領域:航天、醫療內窺鏡。
技術特點:
超薄鎳基光闌,厚度0.1mm,孔徑精度±0.005mm。
表面粗糙度Ra≤0.1μm,減少雜散光30%以上。
效果:成像清晰度提升20%,視場角誤差控制在±1°以內。
案例2:硬管內窺鏡視場優化
問題:傳統光闌邊緣散射導致像差。
解決方案:電鑄加工帶微結構光闌,孔隙率降低至0.5%,對比度提升40%。
下一篇:No Data上一篇:光學編碼器
相關資訊
- 2014-10-29不銹鋼小孔怎么打?
- 2014-07-15不銹鋼孔板加工
- 2014-06-13不銹鋼304過濾網,不銹鋼304過濾網蝕刻,不銹鋼304過濾網腐蝕
- 2014-06-12平板電腦喇叭網,平板電腦喇叭網蝕刻,平板電腦喇叭網腐蝕
- 2014-05-14精密機械零部件加工
- 2014-03-28深圳卓力達光蝕刻技術解決零件加工難題
- 2013-12-16定做光柵掩膜板
- 2013-12-11電極掩膜模板加工用什么方法?
- 2013-11-23空調過濾網有哪些區別與其它設備的特點呢
- 2013-11-13掩膜版制作過程
